实践教学中心
|收藏|设为首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 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6-09-10 浏览次数:854


适用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考试课
学分: 2.5
学时: 36 学时, 其中理论 24 学时, 实践 12 学时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要课程之一,是护理学和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专科护理课程。通过《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实施有效的紧急救护,将急救技术和实践能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护过程中。
(二)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强化能力, 注重应用” 的原则 本课程教学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强
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结
合起来,尤其要注重急救技术的训练,同时加强对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学生通
过学习,明确急救护理工作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自学、临床见习等,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
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
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护理评估、瞬间判断、初步应急处理以及配合医生抢
救的能力,为开展临床急救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各种常见的急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病情的评估及救护措施;熟悉急危重症基本理论知识、救治要点及常见的重症监测技术;了解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急诊科和 ICU 的设置与管理、 各种急危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基本技能
掌握急危重症专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心肺脑复苏方法、 气管切开内套管清洁及消毒、心脏电除颤、 外伤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方法和护理措施、 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 对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能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 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 制订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及措施。
(三)基本素质
要求学生具有“以人为本、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的现代护理理念, 高度的责任心, 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 突出的人文素质、 良好的身心素质、 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以适应急危重症疾病起病急、 变化快、 病情危重的专业特点。
三、学时分配

单元

名称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1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1

 

2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1

 

3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1

 

4

ICU 的设置与管理

1

 

5

灾难护理

自学

 

6

急诊分诊

1

 

7

急诊护理评估

1

 

8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5

 

9

严重创伤

1.5

 

10

常见各系统急症

2

 

11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1.5

 

12

急性中毒

1.5

 

 

13

常见抢救药物

1

14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1.5

1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5

16

危重症患者的感染控制

1.5

17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自学

18

常用急救技术

2

10

19

机械通气

1.5

2

20

急危重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1

 

24

12

 

 

合计

36

 

 


四、理论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
目标
1.掌握
1)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2.熟悉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3.了解
1)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建立与发展。
2) 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3) 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内容
1.重点阐述
1)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2.详细了解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建立与发展。
3.一般介绍
1)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建立与发展。
2) 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3) 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2.难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建立与发展。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目标
1.掌握
1)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2) 院前急救的任务、 医院急诊科救治的任务、 重症监护的任务。
2.熟悉 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 急诊科的运转模式、 ICU 的运转模式。
3.了解 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内容
1.重点阐述
1)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2) 院前急救的任务、 医院急诊科救治的任务、 重症监护的任务。
2.详细讲解 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 医院急诊科救治的运转模式、 重症监护的运转模式。
3.一般介绍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 急救的原则、 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
2) 院前急救的任务、 医院急诊科救治的任务、 重症监护的任务。
2.难点 外急救原则的真正应用, 现场救护评估与现场呼救方法及现场救护技术。
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目标
1.掌握
1) 急救科的设置。
2) 急救绿色通道的概念、 范围及管理。
3)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
4)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
2.熟悉
1)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常见类型。
2)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具体目标及措施。
3.了解 急诊科的布局。
内容
1.重点阐述
1) 急诊科的人员编制、 通讯、 信息设备、 急诊科仪器设备与药品。
2) 急救绿色通道的概念、 管理范围。
3)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 常见类型、 应急准备、 启动与运行。
4)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2.详细讲解
1) 急诊科的总体布局、 区域布局。
2)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常见类型。
3)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具体目标及措施。
3.一般介绍 急诊科的布局。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急诊科的人员编制、 通讯、 信息设备、 急诊科仪器设备与药品。
2.难点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 常见类型、 应急准备、 启动与运行。
第四章 ICU 的设置与管理
目标
1.掌握 ICU 的设置、 收治对象、 转出指征、 院内感染管理。
2.熟悉 ICU 的布局、 收治原则、 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
3.了解 ICU 设置与管理。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ICU 的人员编制、 病室设置、 仪器设备设置。
2) ICU 的院内感染管理。
3) ICU 的收治对象和转出指征。
2. 详细讲解
1) ICU 的总体布局和区域布局。
2) ICU 的收治原则。
3) ICU 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
3.一般介绍 ICU 收容与治疗、 监护内容及监护分级。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 ICU 的人员编制、 病室设置、 仪器设备设置。
2) ICU 的院内感染管理。
2.难点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适应症、 方法、 意义。
第五章灾难护理(自学)
第二单元急诊护理
第六章急诊分诊
目标
1.掌握
1) 急诊分诊的概念。
2) 分诊处的设置。
3) 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
4) 分诊程序。
2.熟悉
1) 急诊分诊的作用。
2) 急诊常用分诊方法。
3.了解 急诊护士的资质。
内容
1.重点阐述
1) 急诊分诊的概念。
2) 分诊处地理位置、 物品及人员的设置。
3) 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的三级分类和五级分类法。
4) 分诊程序。
2.详细讲解
1) 急诊分诊的作用。
2) 急诊常用分诊方法。
3.一般介绍 急诊护士的资质和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急诊分诊的概念、 急诊分诊程序及记录。
2.难点 病情严重程度五级分类系统。
第七章急诊护理评估
目标
1.掌握
1) 初级评估内容与方法。
2) 次级评估的重点评估内容。
2.熟悉
1) 初级评估的目的。
2) 次级评估的问诊及生命体征的内容及目的。
3.了解 初级评估及次级评估内容
内容
1.重点阐述
1) 初级评估内容与方法。
2) 次级评估的重点评估内容。
2.详细讲解
1) 初级评估的目的。
2) 次级评估的问诊及生命体征的内容及目的。
3.一般介绍 初级评估及次级评估的内容。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初级评估的内容。
2.难点 次级评估中重点评估的内容。
第八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目标
1.掌握
1) 心搏骤停的概念、 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及判断。
2) 心肺脑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
2.熟悉
1) 引起心搏骤停的 4 种常见心律失常。
2) 心肺脑复苏的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3) 心搏骤停后的治疗。
3.了解
1) 心脏停博后病理生理变化。
2) 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内容
1.重点阐述
1) 心搏骤停的概念。
2) 心搏骤停的常见的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原因。
3)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
4)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效果判断、 注意事项。
2.详细讲解
1) 心室颤动、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无脉性电活动、 停博为引起心搏骤停的 4 种常见心律失常。
2)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措施包括控制气道、 氧疗和人工通气、 循环支持。
3) 心搏骤停后的治疗目标与治疗措施。
3.一般介绍
1) 心脏停博后病理生理变化。
2) 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心搏骤停的概念、 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及判断。
2.难点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基础生命支持、 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
第九章严重创伤
目标
1.掌握
1) 创伤的概念。
2) 创伤气道的评估与建立。
3) 多发伤的概念、 病因与临床特点、 救治与护理。
4) 创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危机干预。
2.熟悉
1) 创伤的分类、 评分系统。
2) 多发伤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3) 创伤的常见心理反应及心理问题。
3.了解
1) 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2) 多发伤与复合伤及多处伤的区别。
3) 创伤的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
内容
1.重点阐述
1) 创伤的概念。
2) 创伤气道的评估与建立包括初期评估、 辅助检查、 颌面部损伤的气道处理、 喉及气
管损伤的气道建立。
3) 多发伤的概念、 病因、 临床特点、 现场救护原则与护理措施。
4) 创伤的心理评估与监测方法。
5) 创伤的心理危重期、 急性期、 康复期干预。
2.详细讲解
1) 创伤的分类。
2) 创伤评分系统。
3) 多发伤伤情的初级评估、 重点评估、 确立诊断及持续评估。
4) 创伤的常见心理反应及心理问题。
3.一般介绍
1) 创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2) 多发伤与复合伤及多处伤的区别。
3) 创伤的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 创伤及多发伤的概念。
2) 多发伤的概念、 病因、 临床特点、 现场救护原则与护理措施。
2.难点 创伤气道的评估与建立包括初期评估、 辅助检查、 颌面部损伤的气道处理、 喉及气管损伤的气道建立。
第十章常见各系统急症
目标
1.掌握
1) 呼吸困难、 急性胸痛、 急性心力衰竭、 危险性心律失常、 急性腹痛、 急性消化道出血、 高血糖症、 低血糖症、 癫痫、 脑卒中的概念、 救治与护理。
2) 窒息的救治与护理。
2.熟悉 呼吸困难、 窒息、 急性胸痛、 急性心力衰竭、 危险性心律失常、 急性腹痛、 急性消化道出血、 高血糖症、 低血糖症、 癫痫、 脑卒中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3.了解
1) 呼吸困难、 急性胸痛、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腹痛、 急性消化道出血、 高血糖症、 低血糖症、 癫痫、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
2)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内容
1.重点阐述
1) 呼吸困难的概念、 救治原则、 护理措施。
2) 窒息的救治原则、 护理措施。
3) 急性胸痛、 急性心力衰竭、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概念、 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4) 急性腹痛、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概念、 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低血糖症的概念、 救治与护理。
6) 癫痫、 脑卒中的概念、 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2.详细讲解
1) 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与判断。
2) 窒息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3) 急性胸痛的病因、 疼痛严重程度评估、 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
4)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5)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初步评估、 进一步评估、 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表现。
6) 急性腹痛的病因、 疼痛严重程度评估、 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
7)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临床表现。
8) 酮症酸中毒的病因、 临床表现。
9)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10) 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
11) 癫痫、 脑卒中的病因、 临床表现。
3.一般介绍
1) 呼吸困难、 窒息的病因、 发病机制。
2) 呼吸困难的辅助检查(自学) 。
3) 急性胸痛、 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
4)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自学) 。
5) 急性腹痛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
6)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自学) 。
7)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发病机制、 辅助检查。
8) 低血糖症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自学) 。
9) 癫痫的发病机制、 辅助检查。
10)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自学) 。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呼吸困难、 急性胸痛、 急性心力衰竭、 危险性心律失常、 急性腹痛、 急性消化道出血、 高血糖症、 低血糖症、 癫痫、 脑卒中的概念、 救治与护理。
2.难点
1) 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与判断。
2) 急性胸痛的病因、 疼痛严重程度评估、 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低血糖症的概念、 救治与护理。
第十一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目标
1.掌握 中暑、 淹溺、 电击伤的病情评估及救治与护理。
2.熟悉
1) 中暑的病因。
2) 电击伤的触电方式。
3) 影响触电严重损伤程度的因素。
3.了解
1) 中暑的发病机制。
2) 淹溺的发病机制、 分类、 辅助检查。
3) 电击伤的病因、 发病机制、 辅助检查。
内容
1.重点阐述
1) 中暑的病情评估、 病情判断、 现场救护、 院内救护和护理措施。
2) 电击伤的临床表现、 现场救护、 院内救护和护理措施。
2.详细讲解
1) 中暑的病因。
2) 电击伤的触电方式。
3) 影响触电严重损伤程度的因素。
3.一般介绍
1) 中暑的发病机制。
2) 淹溺的发病机制、 分类、 辅助检查。
3) 电击伤的病因、 发病机制、 辅助检查。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中暑、 淹溺、 电击伤的概念、 救治与护理。
2.难点 中暑、 淹溺、 电击伤的概念、 救治与护理。
第十二章急性中毒
目标
1.掌握
1) 中毒的病情评估、 救治和护理。
2)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救治和护理。
3)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救治和护理。
2.熟悉
1)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病因、 毒物分类。
2)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
3.了解
1) 中毒的病因、 发病机制、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2)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中毒途径与中毒机制。
3) 一氧化碳中毒的中毒机制。
4) 百草枯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内容
1.重点阐述
1) 中毒的全身及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2) 中毒的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3)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病情判断、 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4) 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病情判断、 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2.详细讲解
1)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病因、 毒物分类。
2)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
3.一般介绍
1) 中毒的病因、 发病机制、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2)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发病机制。
3) 一氧化碳的中毒机制。
4) 百草枯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自学) 。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及救护措施、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百草枯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救护。
2.难点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百草枯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机制、 病情评估。
第十三章常用抢救药物
目标
1.掌握 常用抢救药物的药物应用与注意事项。
2.熟悉 常用心肺复苏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血管活性药、 镇痛药、 利尿药及脱水药的药理作用、 适应症。
3.了解 常用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
内容
1.重点阐述 心脏复苏药、 抗心律失常药、 兴奋呼吸药、 血管活性药、 镇痛药、 利尿药及脱水药的药物应用与注意事项。
2.详细讲解 结合心搏骤停、 严重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休克、 呼吸衰竭、 脑卒中等病理, 灵活运用各种药物。
3.一般介绍 心脏复苏药、 抗心律失常药、 兴奋呼吸药、 血管活性药、 镇痛药、 利尿药及脱水药的药理作用。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心脏复苏药、 抗心律失常药、 兴奋呼吸药、 血管活性药、 镇痛药、 利尿药及脱水药的药物应用与注意事项。
2.难点 常用心肺复苏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血管活性药、 镇痛药、 利尿药及脱水药的药理作用、 适应症。
第三单元危重症护理
第十四章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目标
1.掌握
1) 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
2)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2.熟悉 酸碱失衡的分类;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主要内容。
3.了解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肾功能监测、 消化系统功能监测、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无创监测和有创监测。
2) 呼吸运动和容量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2.详细讲解
1) 心电图检测、 中心静脉压检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检测的临床意义。
2) 常见的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临床特点。
3.一般介绍 神经系统体征动态检查、 颅内压监测、 脑电图监测、 脑血流监测、 尿液监测、 血生化监测、 肝功能监测、 水电解质平衡监测、 酸碱平衡监测。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功能检测。
2.难点 呼吸运动和容量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第十五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标
1.掌握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救治和护理。
2.熟悉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
3.了解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内容
1.重点阐述
1)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器官功能评估、 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2)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 器官功能评估、 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器官功能障碍评估与判断、 救治原则、 护理措施。
2.详细讲解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
3.一般介绍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2.难点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和脓毒症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定义、救治与护理。
第十六章危重症患者的感染控制
目标
1. 掌握
1) 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原因。
2)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
3)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
4)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
2. 熟悉
1) 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分类。
2)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控制和预防。
3)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4)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3. 了解
1)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
2)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诊断。
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原因。
2)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感染途径、 症状、 体征。
3)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
4)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
2. 详细讲解
1) 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分类。
2)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控制与预防。
3)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4)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3. 一般介绍
1)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
2)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诊断。
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感染的控制及预防。
2)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感染的控制及预防。
2.难点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第十七章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自学)
第四单元常用救护技术
第十八章常用急救技术
目标
1.掌握
1)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禁忌症、 物品准备、 操作方法、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2) 除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动、 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外伤止血、 固定、 包扎及搬运方法注意事项。
2.熟悉
1) 气管切开置管术的适应症、 禁忌症、 物品准备、 操作方法、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2) 除颤的适应症。
3) 动、 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 禁忌证。
4) 外伤止血、 固定、 包扎及搬运的适应症、 禁忌症和物品准备。
3.了解 口咽通气管置入术、 鼻咽通气管置入术、 喉罩置入术、 环甲膜穿刺术。
内容
1.重点阐述
1)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禁忌症、 物品准备、 操作方法、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2) 除颤的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操作方法。
3) 除颤的注意事项。
4) 动、 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5) 外伤出血的判断、 常用的止血方法及使用止血带止血的注意事项。
6) 常用的包扎方法。
7) 常见部位的临时固定法及注意事项。
8) 常用的搬运方法及搬运时的注意事项。
2.详细讲解
1) 气管切开置管术的适应症、 禁忌症、 物品准备、 操作方法、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2) 除颤的适应症。
3) 动、 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 禁忌证。
4) 外伤止血、 固定、 包扎及搬运的适应症、 禁忌症和物品准备。
3.一般介绍
1) 口咽通气管置入术的适应证、 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鼻咽通气管置入术的适应证、 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喉罩置入术的适应证、 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 环甲膜穿刺术的适应证、 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2) 气道异物清除术-Heimlich 手法操作要点。
2.难点
1) 除颤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2) 动、 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症、 禁忌症及操作方法。
第十九章机械通气
目标
1.掌握 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 常用参数的设置与调节、 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2.熟悉
1) 机械通气的目的、 准备。
2)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了解
1) 呼吸机的维护与消毒。
2) 呼吸机的撤离。
内容
1.重点阐述
1)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 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 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与调整。
3) 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4) 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
5)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固定、 气管内吸引、 人工气道湿化、 气囊护理。
6)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2.详细讲解
1) 机械通气的目的。
2) 机械通气的患者准备、 呼吸机准备。
3) 呼吸机的维护、 呼吸机使用后的消毒。
4) 呼吸机的撤离指征、 方法、 实施及呼吸机的依赖和护理。
3.一般介绍 呼吸机的维护与消毒; 呼吸机的撤离。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机械通气的目的、 常用参数的设置与调节。
2.难点
1) 机械通气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2) 机械通气的护理。
第二十章急危重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目标
1.掌握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监测和护理。
2.熟悉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并发症及处理。
3.了解 急危重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概述。
内容
1.重点阐述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监测和护理。
2.详细讲解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并发症及处理。
3.一般介绍
1) 常见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2) 血液净化基本原理。
3)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特点。
4) 连续性血液净化实施要素。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检测和护理。
2.难点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并发症及处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实训一气管插管(经口)
目标
1.掌握 气管插管(经口) 的方法和护理措施。
2.熟悉 气管插管(经口) 的目的、 适应症、 禁忌症、 注意事项。
3.了解 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观念。
内容
1.气管插管(经口) 的目的。
2.气管插管(经口) 的评估、 准备、 实施、 评价。
3.气管插管(经口) 的适应症、 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4.操作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观念。
实训二气管切开内套管清洁及消毒、切口换药
目标
1.掌握 气管切开内套管清洁及消毒、 切口换药的方法。
2.熟悉 气管切开术的目的、 常见并发症、 术后的注意事项、 拔管的护理措施。
3.了解 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观念。
内容
1.气管切开内套管清洁及消毒、 切口换药的评估、 准备、 实施和评价。
2.气管切开术的常见并发症。
3.气管切开术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4.拔管的护理措施。
5.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 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观念。
实训三心脏电除颤
目标
1.掌握 心脏电除颤的方法。
2.熟悉 心脏电除颤的目的、 适应症、 禁忌症、 注意事项。
3.了解 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观念。
内容
1. 心脏电除颤的评估、 准备、 实施、 评价。
2. 心脏电除颤的目的、 适应症和禁忌证。
3. 心脏电除颤后的注意事项。
4. 比较心脏电除颤与电复律的异同。
5. 电除颤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观念。
实训四呼吸机的使用
目标
1.掌握 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2.熟悉 呼吸机的使用目的、 适应症与禁忌症、 常见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3.了解 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观念。
内容
1.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2.呼吸机的使用目的。
3.使用呼吸机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4.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
6.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观念。
实训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目标
1.掌握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的方法。
2.熟悉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目的及注意事项。
3.了解 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观念。
内容
1.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的目的。
2.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的操作方法。
3.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的注意事项。
4.操作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观念。
六、执业考试要点
心脏骤停,创伤,烧伤,中暑,淹溺,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酒精中毒。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
《急危重症护理学》 3 版, 主编: 张波, 桂莉,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年出版。
(二)参考资料
《急危重症护理学》 2 版, 主编: 谭进,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年出版。
《急诊与灾难医学》 2 版, 主编: 沈洪、 刘忠民, 北京: 人民卫生出本社, 2013 年出版。
八、评价与措施
(一)措施
1. 本课程教学过程采用讲授、 多媒体、 示教、 病例讨论分析、 自学、 临床见习等多种教
学形式与教学。教学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重点章节采用“临床情景模拟”、“改良 PBL”
等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课间见习,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早接触病人,培养其良好的医德医风及护患沟通能力。
2. 学习方法指导
1) 课前复习相关基础知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案例分析讨论、 临床情景模拟教学。
3) 鼓励学生练习本专业常见的技能操作。
4) 建立网上课后答疑平台,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二)评价
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1. 形成性考核(占 30%)
1) 作业(占 10%) :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 以综合性题目为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查资料, 老师指导, 同学讨论解决问题) 。 目的是扩大同学的知识面, 学会学习,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分析能力。
2) 实践应用能力(20%) : 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次实践考核, 将平均考核结果作为该生的技能考核成绩。
2. 期末考核(占 70%) :
课程结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考核,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突出重点章节,体现课程的重点内容。考核的内容、题型参照行业执业考试。
编写李亚菲
审校郭兰青薛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