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中心
|收藏|设为首页
实验教学
《基础护理学》 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6-09-10 浏览次数:94


适用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考试课
学分: 10
学时: 152 学时, 其中理论 60 学时, 实践 92 学时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习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是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满足患者基本需要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为核心,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概念,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实现“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 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 的护理目标。
(二)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强化能力, 注重应用” 的原则 本课程教学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强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课程采用目标教学、直观教学(参观、示范、练习)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综合教学方法进行。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判性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和培养,为学生的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重点讲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包括: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
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患者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
疼痛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管理、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等知识。在学习
护理学基础的过程中,要求护生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对护理学基本知识、基本
原理和基本技术能够详尽解释,充分展示护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二)基本技能
主要对学生进行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护理学基础将护理程序贯穿在各章节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学习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临床护理课程,以及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患者健康打下了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三)基本素质
要求学生热爱护理事业,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突出的人文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三、学时分配

单元

名称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1

绪论

2

 

2

环境

2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

8

4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6

8

5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2

4

6

患者的清洁卫生

4

4

7

休息与活动/疼痛患者的护理

2

 

8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6

8



3

9

冷、 热疗法

4

10

饮食与营养

4

8

11

排泄

4

8

12

给药

6

12

13

静脉输液与输血

6

16

14

标本采集

2

4

15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管理

4

4

16

临终护理

2

4

17

医疗与护理文件

2

4

合 计

60

92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标
1. 掌握
1) 《基础护理学》 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的;
2) 《基础护理学》 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2. 熟悉 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
3. 了解 反思学习法。
内容
1. 重点阐述 课程的学习内容、 目的、 方法和要求。
2. 详细讲解 课程的学科地位和基本任务。
3. 一般介绍 反思学习法。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基础护理学》 的基本任务。
2. 难点 《基础护理学》 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环境
目标
1. 掌握
1) 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分类。
2) 医院环境的调控。
2. 熟悉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 了解
1)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 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环境、 噪音、 相对湿度的概念;
2) 如何为患者提供良好物理环境(空间、 温度、 湿度、 通风、 噪声、 光线、 装饰) 。
2. 详细讲解 医院的社会环境(住院期间人际关系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医院规则)。
3. 一般介绍
1) 环境的意义和范围;
2) 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
3) 环境与护理的关系中护理人员的职责。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医院环境的特点和分类, 如何为患者提供良好物理环境。
2. 难点 医院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目标
1. 掌握
1) 患者入院程序。
2) 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3) 分级护理的分级标准及相应的护理要点。
4) 运送患者法。
6) 人体力学的应用。
2. 熟悉
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3. 了解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目的。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分级护理的适用对象和护理内容。
2) 主动卧位、 被动卧位、 被迫卧位、 稳定卧位。
3) 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仰卧位、 侧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俯卧位、头低足高位、 头高足低位、 膝胸卧位、 截石位) 。
2. 详细讲解
1) 轮椅运送法、 平车运送法和担架运送法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 运用人体力学原理用轮椅、 平车运送患者。
3. 一般介绍
1) 患者入院的护理(入院程序、 患者入病房后的初步护理) 。
2) 患者出院前、 出院当日的护理和出院后的处理。
3) 患者入院的护理。 出院的护理。
4) 出院前的护理、 出院有关文件的处理、 床单位的处理。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分级护理。
2. 难点 患者入院的护理。
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目标
1. 掌握
1) 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的类型。
2) 清洁、 消毒、 灭菌的概念。
3)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4) 隔离的概念、 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2. 熟悉
1) 清洁、 消毒和灭菌的监测与效果评价。
2) 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及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 灭菌方法的原则。
3. 了解
1) 医院感染的管理。
2) 特殊疾病的隔离要求或防治要求。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医院感染的概念、 形成医院感染的三个基本条件、 区分医院感染的类型。
2) 清洁、 消毒、 灭菌、 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 无菌技术的概念。
3)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6 项内容) 及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4)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名称、 浓度、 作用机理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5) 隔离的概念、 隔离的种类及措施(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肠道隔离、 接触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昆虫隔离、 保护性隔离) 。
2. 详细讲解
1) 物理消毒灭菌法的原理和方法。
2) 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原理、 消毒剂的选择、 使用原则和方法。
3) 清洁、 消毒和灭菌的监测与效果评价。
4) 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选择消毒、 灭菌方法的原则。
5) 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的概念。
6) 隔离的原则。
3. 一般介绍
1) 了解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
2) 医院日常的清洁、 消毒、 灭菌的方法。
3) 洗手及手的消毒方法。
4) 隔离病区的管理要求。
5) 隔离技术的操作方法(使用口罩、 帽子, 穿、 脱隔离衣, 使用避污纸) 。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6 项内容) 及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隔离的概念、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2. 难点 物理消毒灭菌法的原理和方法。
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目标
1. 掌握
1) 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
2)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与预防措施。
3) 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2. 熟悉
1) 患者安全需要的评估。
2) 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职业暴露、 护理职业风险、 职业防护) 及意义。
3. 了解 保护具辅助具使用的目的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机械性损伤、 温度性损伤、 化学性损伤、 生物性损害、 医源性损害) 。
(2)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3)护士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生物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4)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生物性损伤、 锐器伤、 化疗药物损伤、 负重伤) 及预防措施。
2. 详细讲解
(1)护士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2)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3. 一般介绍
1) 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 使用保护具的注意事项。
2) 根据患者的病情, 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保护具(约束带、 床档、 支被架) , 保护患者的安全。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与预防措施。
2. 难点 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
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
目标
1. 掌握
1) 口腔护理的评估与护理措施。
2)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2. 熟悉
1) 头发、 皮肤、 会阴部的清洁护理。
2) 晨、 晚间护理。
3. 了解
1) 清洁护理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意义。
2) 头发、 皮肤、 会阴部护理的评估。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口腔护理的评估。 特殊口腔护理的适应症、 目的及注意事项。
2) 压疮的概念、 发生的原因及好发部位。 压疮的预防措施。 压疮的临床分期及各期治疗护理要点。
2. 详细讲解
1) 常用漱口溶液及其作用。
2) 晨、 晚间护理的目的与内容。
3) 头发、 皮肤、 会阴部的清洁护理。
3. 一般介绍
1) 头发护理的评估及床上洗头的方法。
2) 清洁护理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意义。
3) 头发、 皮肤、 会阴部护理的评估。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压疮的预防措施。
2. 难点 压疮的临床分期及各期治疗护理要点。
第七章休息与活动
目标
1. 掌握
1) 促进患者休息和睡眠护理措施。
2) 协助患者活动的方法。
2. 熟悉
1) 睡眠的生理及对睡眠的评估。
2) 患者活动的评估及对患者活动的指导。
3. 了解
1) 休息和活动对患者健康的重要性。
2) 睡眠的生理。
3) 睡眠的需要。
4) 睡眠的评估。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促进患者休息的护理措施。
2) 促进患者睡眠的护理措施。
3) 活动受限的原因、 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2. 详细讲解
1) 睡眠的原理、 分期(慢波睡眠、 异相睡眠) 。
2) 影响睡眠的因素, 常见睡眠失调。
3) 住院患者的睡眠特点。
4) 患者活动的评估内容。
5) 正确判断肌力程度及机体的活动功能, 对患者活动的指导。
6) 关节活动范围、 等长练习和等张练习的概念。
3. 一般介绍
1) 休息的意义, 休息的先决条件。
2) 睡眠的需要。 睡眠时相周期的构成及各期的主要特征。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促进患者休息和睡眠护理措施。
2. 难点 关节活动范围、 等长练习和等张练习的概念。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目标
1. 掌握
1) 生命体征正常生理范围。
2) 异常生命体征的护理措施。
2. 熟悉 正常生命体征的生理变化。
3. 了解 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正常体温范围, 体温过低、 体温过高的概念, 体温过高的原因, 发热程度的判断、发热的过程及症状。
2) 常见的热型及特点。
3) 体温过高患者的护理措施。
4) 正常脉搏的范围, 脉搏、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间歇脉、 脉搏短绌、 洪脉、 细脉、
交替脉、水冲脉、重搏脉、奇脉的概念。
5) 血压正常值的范围, 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平均动脉压、 高血压、 低血压的概念。
6) 正常呼吸的范围。 呼吸、 呼吸过速、 呼吸过缓、 深度呼吸、 潮式呼吸、 间断呼吸、呼吸困难、 叩击、 体位引流、 氧气疗法的概念。
7) 缺氧的分类, 缺氧程度的判断, 氧气疗法的分类(鼻导管给氧法、 鼻塞法、 面罩法、 氧气头罩法、 氧气枕法) 及氧疗患者的监护。
2. 详细讲解
1) 正常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的生理变化。
2) 体温过低的概念、 原因、 分期、 症状及护理措施。
3) 血压的形成。 影响血压的因素。
4)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措施。
5) 吸痰法的概念、 目的及注意事项。
3. 一般介绍
1) 体温的形成, 产热与散热, 体温调节。
2)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体温计检查法。
3) 脉搏的形成, 测量部位。
4) 血压计种类与构造。
5) 呼吸过程, 呼吸调节 。
6)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的测量方法。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正常生命体征的范围; 异常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2. 难点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措施。
第九章冷、热疗法
目标
1. 掌握
1) 冷、 热疗法的目的和方法。
2) 冷、 热疗法的禁忌。
2. 熟悉
1) 冷、 热疗法的生理效应和继发效应。
2) 影响冷、 热疗法效果因素。
3. 了解 冷、 热疗法的概念、 分类。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应用冷疗法的目的、 适应症及禁忌症。
2) 应用热疗法的目的、 适应症及禁忌症。
2. 详细讲解
1) 冷疗法的作用。
2) 热疗法的作用。
3) 影响冷、 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4) 冷热疗法的护理评估。
5) 冷、 热疗法的实施注意事项。
3. 一般介绍 冷、 热疗法的概念、 分类。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应用冷、 热疗法的目的、 适应症及禁忌症。
2. 难点 冷、 热疗法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第十章饮食与营养
目标
1. 掌握
1) 医院饮食种类、 原则、 适应范围。
2) 鼻饲术的适应证、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 熟悉
1) 六大营养素的种类。
2) 各种营养素的主要功能。
3. 了解 饮食、 营养与健康、 疾病痊愈的关系。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医院基本饮食的种类、 适用范围、 饮食原则和用法。
2) 治疗饮食的种类、 适用范围、 饮食原则和用法。
3) 试验饮食的种类、 适用范围、 食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详细讲解
1) 营养的评估及患者饮食的一般护理措施。
2) 鼻饲饮食的概念、 目的、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要素饮食的概念、 目的及注意事项。
3. 一般介绍
1) 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热能单位、 来源和供应量。
3) 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食物来源和供应量。
4) 饮食、 营养与健康、 疾病痊愈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医院饮食的种类、 适用范围、 饮食原则和用法。
2. 难点 管饲饮食的概念、 目的、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排泄
目标
1. 掌握
1) 影响排泄的因素。
2) 排泄异常的护理。
2. 熟悉 排泄的评估。
3. 了解 排便、 排尿有关的的解剖及生理。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多尿、 少尿、 无尿或尿闭、 膀胱刺激征、 尿潴留、 尿失禁的概念。
2) 常见的异常排尿、 尿液的评估。
3) 导尿术的目的、 留置导尿管术的目的、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 预防泌尿道感染的护理措施。
5) 便秘、 粪便嵌塞、 腹泻、 排便失禁、 肠胀气、 灌肠法的概念。
6) 常见的异常排便。 粪便观察的内容。
2. 详细讲解
1) 影响排尿、 排便的因素。
2) 排尿异常的护理(尿失禁、 尿潴留) 。
3) 排便异常的护理(便秘、 粪便嵌塞、 腹泻、 排便失禁、 肠胀气) 。
4) 男、 女患者导尿术的异同点。
5) 膀胱冲洗的目的、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6) 各种灌肠术的目的、 使用溶液及操作方法。 简易通便法的目的、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一般介绍
1)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排泄异常的评估与护理。
2. 难点 导尿术的目的、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给药
目标
1. 掌握
1) 注射给药法。
2) 药物过敏试验法。
2. 熟悉
1) 给药的基本知识。
2)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 雾化吸入法。
3. 了解 局部给药的方法。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护士在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
2) 注射原则。
3)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评估、 皮试液的配制、 皮试结果的判断) 及青霉素过敏性休
克及其处理(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4)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原理及操作方法) 。
2. 详细讲解
1) 给药目的。
2)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3) 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
4) 吸入给药的种类。 超声雾化吸入法的目的、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 各种注射法(肌内、 皮下、 皮内、 静脉、 动脉) 的目的、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6) 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
7) 链霉素、 头孢菌素类药物、 普鲁卡因、 细胞色素 C 过敏试验法。
3. 一般介绍
1) 固体、 液体药物的备药方法。
2) 局部给药(滴药法、 插入法、 皮肤用药、 舌下给药) 。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
2. 难点 各种注射法(肌内、 皮下、 皮内、 静脉、 动脉) 的目的、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
项。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目标
1. 掌握
1) 静脉输液、 输血的目的。
2) 常见的输液、 输血反应及护理。
2. 熟悉
1) 常用液体的作用、 临床补液的原则。
2) 血液制品种类。
3) 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3. 了解
1) 静脉输液的原理、 常用液体种类。
2) 颈外静脉、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
3) 输液泵的使用。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静脉输液的概念及目的。
2) 输液反应及其防治措施(发热反应、 急性肺水肿、 静脉炎、 空气栓塞) 。
3) 输液故障的排除及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4) 静脉输血的概念及目的。
5) 输血的反应及其防治措施(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
反应)
2. 详细讲解
1) 静脉输液的原理, 常用液体种类与作用, 临床补液的原则。
2) 静脉输液的护理评估要点,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3) 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污染的概念、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防护要点。
4) 血液制品的种类, 全血、 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的概念, 自体输血的形式。
5) 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6) 静脉输血的护理评估要点。
7) 静脉输血的种类及输血注意事项, 输血前血液准备 。
3. 一般介绍
1) 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的目的、 部位、 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 输液泵的使用。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静脉输液与输血反应的防治措施。
2. 难点 输液故障的排除及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第十四章标本采集
目标
1. 掌握
1)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2) 标本采集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 熟悉 不同类型的静脉血标本采集的目的、 采血量、 方法及标本容器选择的不同点
3. 了解 标本采集的意义。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2) 各种标本的采集。
2. 详细讲解 标本采集的方法: 血标本采集法、 尿标本采集法、 粪标本采集法, 痰标本采集法, 咽拭子培养标本采集法、 呕吐物标本采集法。
3. 一般介绍 标本采集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2. 难点 各种标本的采集的方法。
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
目标
1. 掌握
1) 疼痛的评估。
2) WHO 推荐的三阶梯阵痛疗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2. 熟悉
1) 疼痛分级。
2) 影响疼痛的因素。
3) 疼痛程度的测量工具。
3. 了解
1) 疼痛的发生机制。
2) 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3) 疼痛控制的标准。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疼痛的评估
2) 护理护理的原则
3) 疼痛护理措施。
2. 详细讲解
1) 疼痛、 牵扯痛、 疼痛阈、 疼痛耐受力的概念。
2) 应用工具测量疼痛的程度, 并根据疼痛的原因为患者制订出合适的护理措施。
3) 影响疼痛的因素。
3. 一般介绍
1) 疼痛的发生机制。
2) 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3) 疼痛控制的标准。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疼痛的评估。
2. 难点 疼痛护理措施。
第十六章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目标
1. 掌握
1) 病情观察的内容。
2) 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
2. 熟悉
1) 抢救室的设备管理要点。
2) 简易呼吸器、 人工呼吸机的操作要点。
3.了解
1) 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2) 抢救常用药物。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病情观察的方法及内容。
2) 危重患者的护理。
3) 判断心搏、 呼吸停止的标准。
4)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的步骤(C 胸外心脏按压, A 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
5) 洗胃的概念、 目的、 适应证、 禁忌证。 常用洗胃溶液的用途、 注意事项。
2. 详细讲解
1)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常用的抢救设备。
2) 心搏、 呼吸停止的原因。
3) 人工呼吸器的使用方法 。
3. 一般介绍
1) 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2) 抢救常用药物。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各种抢救技术、 病情观察的方法、 内容及危重患者的护理。
2. 难点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的步骤(C 胸外心脏按压, A 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
目标
1. 掌握
1) 临终患者各阶段的生理评估内容。
2) 死亡过程各期的表现和特点。
2. 熟悉
1) 死亡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 临终患者各阶段的生理评估内容。
3. 了解
1) 临终关怀的组织机构类别及基本服务项目。
2) 临终关怀的理念。
3) 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 。
内容
1. 重点阐述
1) 临终关怀、 濒死、 脑死亡的概念。
2)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3) 临终患者的身心护理。
2. 详细讲解
1) 死亡过程的分期(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 。
2) 死亡后尸体的变化。
3) 尸体护理的目的及方法。
4) 丧亲者的护理。
3. 一般介绍
1) 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
2) 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和理念。
3) 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临终患者的身心护理。
2. 难点 临终患者的身心护理。
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目标
1. 熟悉
1) 医疗与护理文件的记录原则及管理要求。
2) 病区交接班报告书写顺序及要求。
2. 了解
1) 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重要性。
2) 医嘱的分类。
内容
1. 详细讲解
1) 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原则(及时、 准确、 完整、 简要、 清晰) 。
2) 医疗与护理文件(体温单、 医嘱单、 出入液量记录单、 特别护理记录单、 病区交班报告、 护理病历) 的书写。
2. 一般介绍
1) 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重要性。
2) 医嘱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医疗与护理文件书写方法。
2. 难点 医疗与护理文件书写方法。
五、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实验一洗手法
目标
1. 掌握 七步洗手的方法。
2. 熟悉 洗手的目的和意义。
内容
1. 洗手的目的和意义。
2. 七步洗手法。
实验二铺备用床法、铺暂空床法、麻醉床法
目标
1. 掌握 铺备用床、 暂空床、 麻醉床的方法。
2. 熟悉 麻醉盘的用物准备。
内容
1. 目的, 患者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评估。
2. 环境和用物准备,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评价铺床效果。
实验三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法
目标
掌握卧有患者床更换床单被服的方法。
内容
1.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法的目的
2. 评估患者及床单元情况, 环境和用物准备,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评价铺床效果。
实验四无菌技术
目标
1. 掌握 各项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的方法。
2熟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内容
1.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2. 无菌容器的使用。
3. 无菌包的使用。
4. 铺无菌盘法。
5. 取用无菌溶液法。
6. 戴、 脱无菌手套法。
实验五穿脱隔离衣
目标
掌握穿、脱隔离衣的方法。
了解穿脱隔离衣的目的和意义。
内容
1. 穿脱隔离衣的目的和意义。
2. 穿脱隔离衣法(取下隔离衣、 穿隔离衣、 脱隔离衣、 消毒双手、 使用避污纸) 。
实验六口腔护理
目标
1. 掌握 口腔护理的方法
2. 熟悉 清醒与昏迷患者口腔护理的区别
3了解各种漱口液的适用范围,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1. 一般患者口腔护理: 目的、 患者评估, 各种漱口液的适用范围, 用物准备、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效果评价。
2. 昏迷患者口腔护理: 舌钳、 开口器、 压舌板的使用方法,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3. 一般患者与昏迷患者口腔护理的异同点。
实验七鼻导管吸氧法
目标
1. 掌握 鼻导管吸氧的方法。
2熟悉正确装、卸氧气表的方法。电动吸引器的工作原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鼻导管吸氧法目的,患者缺氧程度评估,用物准备,氧气吸入方法,用氧效果评价,停止用氧方法。
实验八吸痰法
目标
1. 掌握 电动吸引器吸痰的方法。
2熟悉电动吸引器的工作原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电动吸引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目的,病情评估,经鼻/口吸痰操作步骤, 效果评价。
实验九生命体征测量
目标
1. 掌握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的测量方法。
2. 熟悉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的正常值。
3了解体温计、血压计的种类及构造,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1. 体温测量 体温正常值, 体温计种类和构造, 体温计检查法, 体温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脉搏测量 脉搏正常值, 脉搏测量部位, 脉搏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 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
3. 呼吸测量 呼吸正常值, 呼吸测量方法, 呼吸微弱患者的呼吸测量方法。
4. 血压测量 血压正常值, 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血压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
实验十导尿术
目标
1. 掌握 女患者导尿的方法。
2. 了解 男患者导尿的方法, 并区别男、 女患者导尿的异同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1. 目的, 患者评估, 患者和用物准备, 外阴初步消毒, 打开无菌导尿包, 消毒外阴,插入尿管, 放尿, 留取尿标本, 固定尿管, 连接尿袋。
2. 观看男患者导尿术录像。 比较男、 女患者导尿的异同点。
3. 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应用方法。
实验十一灌肠法
目标
1. 掌握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
2. 熟悉 大量不保留灌肠与保留灌肠的异同点。
3了解各种灌肠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1. 大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适应症与禁忌症, 灌肠液的种类与配置方法, 操作步骤与
注意事项,效果评价。
2. 保留灌肠 目的, 适应症, 灌肠液的种类与配置方法,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效果
评价。
3. 大量不保留灌肠与保留灌肠的异同点。
实验十二管喂饮食
目标
1. 掌握 为患者实施管喂饮食的方法。
2熟悉正确判断胃管插入胃内的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1. 目的, 患者评估, 患者和用物准备。
2. 插管, 确认胃管位置的三种方法, 灌注食物, 记录。
3. 拔管, 记录, 评价。
实验十三药物抽吸法
目标
掌握正确抽吸药物的方法;口服给药的程序。
内容
抽药法自小安瓿中吸药法;自大安瓿中吸药法;自密封瓶中吸取药法。
实验十四皮内注射法
目标
1. 掌握 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及皮内注射的方法 。
2. 熟悉 皮内注射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内容
1. 皮内注射的目的、 适应症与禁忌症。
2. 评估患者的用药史与过敏史, 配制青霉素皮试液, 选择注射部位, 正确实施注射。
3. 观察皮试结果。
实验十五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法
目标
1掌握皮下、肌内注射的方法及“无痛注射”技巧。
2熟悉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1. 肌内注射
1) 目的与适应症, 患者评估, 患者和用物准备, 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 臀大肌定位
方法(十字法、联线法)
2)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3) 留置气泡技术与 Z 型肌内注射法的应用。
2. 皮下注射
1) 目的与适应症, 患者评估, 患者和用物准备, 三角肌定位方法。
2)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实验十六静脉输液法
目标
1. 掌握 周围静脉输液方法。
2熟悉常见输液故障的排除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
念,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1. 目的与适应症, 患者评估。
2. 操作要点 患者和用物准备(配备药物) , 选择合适血管, 消毒, 正确实施静脉穿
刺,固定头皮针,调节滴速,记录,过程和效果评价。
3. 常见输液故障与排除方法。
实验十七洗胃法
目标
1. 掌握 正确的洗胃方法。
2熟悉常用洗胃溶液和禁忌溶液,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1. 根据患者中毒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口服催吐法、 胃管洗胃法) 。
2. 常用洗胃溶液和禁忌药物。
3. 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和漏斗洗胃法。
实验十八心肺复苏术
目标
1. 掌握 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2. 熟悉 心肺复苏的禁忌症、 目的及意义, 体
“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实施整体护理。
内容
1. 心肺复苏的禁忌症、 目的及意义。
2 快速判断心跳、 呼吸、 意识状态及原因。
3. 及时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
4. 评价复苏是否有效, 有无并发症发生。
实验二十一尸体护理
目标
了解尸体护理的方法。
内容
尸体护理的方法。
六、执业考试要点
医院和住院环境;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入院和出院患者的护理;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患者的清洁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患者饮食的护理;冷热疗法;排泄护理;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静脉输液和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临终患者的护理;医疗和护理文件的书写与处理;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防护。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年出版。
(二)参考资料
《护理学基础基本操作技术》 (系列教学片), 主编: 殷磊, 人民卫生音像出版社, 2010年出版。
《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 (上、 下集), 主编: 殷磊、 李小萍, 人民卫生音像出版社,
2012 年出版。
《护理学基础》,主编:姜安丽,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年出版。
八、措施与评价
(一)措施
1. 本课程教学过程采用讲授、 多媒体、 示教、 案例讨论分析、 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观察、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方法指导
1) 课前预习相关基础知识。
2) 实践学习法(包括实验室学习和临床学习) 。
3) 组织护生进行反思性讨论。
4) 建立网上课后答疑平台,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二)评价
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1. 形成性考核(占 40%)
实践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把多次的考核结果作为该生的技能考核成绩。
2. 期末考核(占 60%)
课程结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考核,考核的题型参照行业执业考试的题型。
编写张海燕
审校张金华薛松梅